返回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8章 满鞑之罪恶[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60小说]https://m.60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nbsp胶皮的言语不似在说笑,曹少马上反转立场:“嗨我就这么一说。其实老白头当领头人这些年干得还行,我估计他也就是不肯对自己娘家人痛下杀手。就我们仨,都他娘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文明人,没拜读过战争法还能不知道不能屠杀平民吗?说实话,真让我杀鞑子老百姓,老子也下不去这手。”

    nbsp“你口口声声老白头,别忘了他老白头是怎么来的。”

    nbsp经胶皮一提醒,泰森便记起来潇洒对钳工的那份真情来,于是把枪塞进皮套里,“我们现在讨论下一个议题,统一战线怎么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慢!”曹少喊了声,指向胶皮,提问的底气虚无缥缈。“老妹,你姓穆,你回回?”随即摇摇头:“你爱吃南翔小笼。”

    nbsp胶皮操起床头柜上的香烟朝曹少砸去,“穆桂英是回族,穆铁柱是回族,穆慧芸也是回族。你满意了吧。”

    nbsp凌晨三点半,电话铃响了。捂着脸窝在沙发里的潇洒跳起来跑到办公桌前接起电话。

    nbsp电话是姬茂林打来的,“报告首长,1分钟前林云家卧室已熄灯,另二位领导各自回家了。”

    nbsp潇洒一声不吭地放下电话,用两个大拇指死死按住太阳穴,手肘撑在桌上一动不动,像僵尸像死人。

    nbsp第二天,参谋长阚纯士拿着一份军委文件来找潇洒签字。他拧开钢笔刚想签字,发现文件末端除了林云、曹少二人的签字还有穆慧云的签字。钢笔笔尖停留片刻后,潇洒签字签掉,把文件交给阚纯士,“执行吧。”

    nbsp阚纯士还没走出房门,只听潇洒喊住他,“请通知林、曹、穆三位修改下军委章程…”

    nbsp“报告,穆委员退出时并未变更章程,所以这次不必修改。”

    nbsp“哦!”潇洒笑得很尴尬,“那行!”

    nbsp不多时潘嘉园又来了,“穆委员请您去一下小会议室。”nbsp潇洒抬头看了下潘嘉园,“还有谁?”

    nbsp“几位委员都在。”

    nbsp“哦!”他强拉笑脸出来,“我马上到!”

    nbsp潇洒进屋,泰森和曹少背对着他一言不发,胶皮径直把一份材料扔在了潇洒跟前,冷冷道:“这份是后世湖南龙山县一个记者没有公开发表的手稿,你自己看看吧。”

    nbsp潇洒抖开稿件,一目三行:

    nbsp我早年在老家电视台干过,有一回去采访市志办修市志,有幸看到了大量的未经篡改的老县志(科普一下,地方志绝对是我们看真实历史的好东西,这是难得的不为尊者讳的真实记载:某县太爷修桥补路口碑极好但曾经仗势强抢民女,某军阀杀人不眨眼但居然尊重读书人临死前把家产全捐了修学校之类,都是不可多得的史料)

    nbsp然后好奇就看了看满清时期的县志,很奇怪的是,哪怕日寇入侵都没能打断的县志记录,在满清甲申三百年时间段里,县志断断续续无法连成时间线索,也就是说满清三百年的县志修得还没抗战时期好。

    nbsp开始我以为是年代久远导致,然而主持修县志的老师告诉我,不光是年代久远的问题,满清时期根本就在不断打压文化传承。以老县志为例,清初顺治时期我们县有十七所私塾,但在县衙督学所谓的指导下,到乾隆年间仅剩一所私塾,有不经允许开塾授课者斩立决!家学所授课业需经查审,如有不合经理者以谋反论处,斩立决!乡野遗老如有私传所学、妄议圣人,县衙理应禁之!等等等等。这直接导致了全县百姓识字率降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别说找人修县志,大街上代写书信的都是极赚钱的买卖!这里又有一个例子,县志记载道光年有千人以上参与两村械斗,县衙处理案情,两村人口五千以上,居然没一个会写名字的。简言之,识字者在道光年间千不存一!

    nbsp直到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县衙统治力量薄弱,再加上后来湘军将领们返乡,有钱有势且战功彪炳之下开设大量家学、私学,清政府无力阻止只得捏着鼻子认了,私塾和新学学堂猛增到一百多所!我老家这个东汉就已经有名有姓的湖南千年古县城才走出了大量的知识分子,才能在今天每年高考出二十个以上的清华北大生。

    nbsp看到这里,潇洒把视线从材料上移向胶皮,“进清北建设美帝,没什么好傲娇的。这个记者的见识素质不过尔尔。”

    nbsp“潇洒你不要试图转移矛盾焦点,这滩水你搅不浑。一届高考能出二十多个清北生的龙山,清朝道光年识字率低于五千分之一。我就问你作何感想。”

    喜欢。

第448章 满鞑之罪恶[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