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封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4章 东瀛使团[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60小说]https://m.60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檀木函,函上缠绕着金线,散发着清雅而独特的樱花幽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此乃天皇陛下亲笔家书,命外臣务必亲手呈于柱国大人驾前!”

    nbsp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完成神圣使命的庄重。

    nbsp亲卫李奉之上前接过木函,呈于魏渊案头。魏渊亲手解开金线,取出内里用上好和纸书写的信笺。使者并未退下,而是得到魏渊示意后,当众朗声诵读起来。

    nbsp信是明成女天皇的亲笔,字迹娟秀而有力。前半段是例行的问候与对魏渊功业的倾慕,随后,笔锋一转,以温柔又带着一丝母性骄傲的语气写道:

    nbsp“自君别后,东瀛诸事初定,赖君之余威,宵小敛迹。今有一喜讯相告:数月前,朕已平安诞下一麟儿。啼声洪亮,眉眼颇有几分肖似其父。”

    nbsp此句念出时,使者声音微不可查地顿了一下。

    nbsp“朕不敢忘君临行所嘱,谨遵约定,为儿取名——魏子浚。附上浚儿胎发一缕,盼君睹物思人。此子乃天赐之宝,亦为联结大明与东瀛之血脉纽带。妾身必悉心抚育,待其长成,使其知父之伟业,明母邦之渊源……”

    nbsp信还未念完,厅堂内已是落针可闻!

    nbsp在场众人都下意识地绷紧了身体,仿佛听到了什么惊天秘闻;幕僚将领,无不屏住呼吸,眼神在魏渊平静无波的脸上和那封“家书”之间飞快游移。

    nbsp这哪里是普通的家信?这是在最正式的外交场合,由一国天皇使者当众宣告:威震东瀛的大明柱国魏渊,留下了一个拥有东瀛最高皇室血脉的儿子!并且,这个孩子姓魏!其政治含义,如同惊雷炸响在寂静的夜空。

    nbsp饶是魏渊定力超群,握着茶杯的手指也在无人注意的瞬间,极其轻微地收拢了一下。

    nbsp他不动声色地将信笺放下,目光深邃地扫过堂下恭谨肃立的使团,以及身后神色各异的亲信。

    nbsp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张力,混合着震惊、敬畏、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八卦气息。

    nbsp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雀鸟,瞬间飞遍了柱国府的后宅。

    nbsp当晚,当魏渊踏入书房准备处理公务时,发现气氛有些“不同寻常”。

    nbsp书房内温暖如春,炭火烧得正旺。苏月娥端坐一旁,手里捧着一卷书,神色恬淡,只是翻书的指尖略显用力,眼神掠过魏渊时,深处藏着一丝复杂难言的微澜——那是属于正室的、对丈夫血脉外延的本能反应,但更多的是对大局的审慎。

    nbsp陈圆圆侍立在侧添茶,低眉顺眼,姿态无可挑剔,只是那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紧了手中的丝帕,泄露了内心的波澜。徐飞燕性格爽利,此刻也坐在下首,手里把玩着一把小巧的匕首,俏脸上明明白白写着“不高兴”三个大字,偶尔抬眼瞪魏渊一下,又飞快地别开脸去,鼻子里还轻轻“哼”了一声。

    nbsp才女柳如是则斜倚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也拿着一封信,似笑非笑地看着魏渊,眼神里充满了促狭的探究,仿佛在说:“哟,柱国大人,您这‘征夷,征得可真够彻底的呀?”

    nbsp魏渊看着眼前这“四美图”,心中了然。

    nbsp他并未如常人般尴尬或急于辩解,反而从容地走到书案后坐下,拿起一份关于江南税赋的奏疏,似乎打算开始办公。

    nbsp“咳……”

    nbsp柳如是终究没忍住,用团扇掩口,轻轻咳了一声,打破了沉默。

    nbsp“老爷,听说今日府上来了贵客?还带了……‘特别的信?”

    nbsp她特意加重了“特别”二字。

    nbsp魏渊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四位妻子,嘴角甚至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nbsp他放下奏疏,拿起案头那个还散发着樱花香的紫檀木函,从里面小心取出那缕用红绳系好的、柔软乌黑的婴儿胎发。

    nbsp他没有看胎发,而是看向苏月娥,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nbsp“月娥,这缕胎发,你收好。”

    nbsp这一举动,瞬间让苏月娥的眼神柔和了几分,甚至带上了一丝被托付重任的郑重。

    nbsp然后,魏渊才看向众人,声音沉稳而清晰,将私人情感完全置于宏大叙事之下:

    nbsp“今日之事,非关风月,乃系邦国。”

    nbsp他手指轻轻敲了敲那封“家书”,“东瀛一隅,孤悬海外,然其位置紧要,可牵制建奴,亦可通商利国。明成女皇之子,名魏子浚,此名乃我亲定。

    nbsp其血脉,半出魏氏,半承天照。此子之存在,便是一条活生生的锁链,将东瀛之未来,与我大明之兴衰,牢牢系在一起!

    nbsp其母为天皇,其子未来于东瀛之地位,举足轻重。此非我魏渊私情,乃朝廷经略东洋之百年大计!”

    nbsp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四位妻子,语气带着安抚的意味,却依旧站在高处:

    nbsp“我行事,向来光明磊落,无需遮掩,亦不必苛责。你们皆是聪慧明理之人,当知其中利害。子浚远在东瀛,此生未必能踏足中土半步。他在彼处地位越尊,对我大明之助益越大。他在东瀛为‘贵子,只会巩固我魏氏门楣,稳固尔等在府中之地位,绝无动摇分毫之理。此乃化‘私为‘公,以‘情固‘国之道也。”

    喜欢。

第604章 东瀛使团[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