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试点一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60小说]https://m.60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青州,高阳县。
nbsp曾经显赫一时的李家大宅,如今也透着破败。高大的门楼依旧,朱漆却已斑驳剥落。花厅里,气氛沉闷得如同暴雨将至。几个身着绸衫、面色或蜡黄或阴沉的地主乡绅围坐,中间炭盆里的火有气无力地燃着,映着他们脸上复杂的阴霾。
nbsp“入股?哼!说得好听!”
nbsp一个满脸横肉、眼袋浮肿的胖子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碗叮当乱响。
nbsp“那魏屠夫…柱国大人,这是明抢!我王家祖传三百亩上好的水浇地,凭什么白白‘入股他那个什么农庄?五年后还要分出去给那些泥腿子?做梦!”
nbsp他是王有财,县里有名的土财主,仗着族里有人在伪朝做过小吏,往日横行乡里。
nbsp“王老爷,消消气,消消气。”
nbsp旁边一个山羊胡、眼神精明的老者慢悠悠开口,他是李家族长李守仁,也是这高阳县士绅的领头羊。
nbsp“胳膊拧不过大腿啊。魏柱国那是什么人物?连鞑子的王爷都砍了不知多少。他那督查行署,听说都是些活阎王,先斩后奏!咱们这点家业…”
nbsp他苦笑着摇摇头,指了指窗外荒芜的田垄。
nbsp“再看看咱们的地,荒了多少年了?佃户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连自己都养不活。守着这些荒地,除了长草,还能长出金元宝来不成?”
nbsp他顿了顿,压低了声音:
nbsp“柱国大人这策,虽说…是割咱们的肉,可好歹留了条活路。五年内,按地入股,总还能分到些粮食。总比守着荒地饿死强吧?再者说了,”
nbsp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nbsp“农庄开垦,恢复地力,用的可都是官府的牛、种、还有那些流民的力气。五年后分田,咱们毕竟还有‘入股的份额在,分到的也是熟地,总比现在强上百倍。至于分出去的那点…就当是花钱买平安,买条活路了。”
nbsp王有财梗着脖子,还想反驳:
nbsp“可…可那督查行署…”
nbsp“督查行署盯着,未必是坏事!”
nbsp李守仁截断他的话,声音带着一丝告诫。
nbsp“盯着咱们,也盯着那些泥腿子,盯着下面那些惯会敲骨吸髓的胥吏!有他们镇着,至少这‘入股的章程,明面上大家得按规矩来。若真让那些泥腿子自己乱来,或是让旧日的胥吏插手,怕是连这点汤水,咱们都喝不上热的!”
nbsp他环视众人。
nbsp“诸位,时移世易,该低头时,就得低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五年,咱们就勒紧裤腰带,认了!只要人还在,地还在,总有东山再起的一天。总好过…被当成通敌叛产,抄家灭门吧?”
nbsp最后一句,他说得极轻,却像冰锥,刺得在座所有人都是一个激灵。
nbsp王有财张了张嘴,看着窗外自己那片荒草丛生、界石都半埋进土里的“良田”,又想起传闻中督查行署那些冷面煞星的手段,终究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椅子上,颓然道:
nbsp“罢了…罢了…就按李老说的办吧…入股…唉!”
nbsp济水之畔,新挂牌的“清河合作农庄”总部——一座征用的、还算完好的祠堂院子里,人头攒动,喧嚣震天。空气里弥漫着汗味、泥土味和新翻茅草的气息。
nbsp祠堂正厅门口,摆开几张长条木桌。桌后,坐着几个身着深青色吏服、胸前绣着小小“督”字的年轻人。
nbsp他们正是新成立的督查行署青州督查室高阳督查站的吏员。为首一人,约莫二十七八岁年纪,面容端正,眼神锐利沉稳,正是督查行署派驻此地的站长,名叫陈恪。
nbsp他原是魏渊帐下一名精干文书,因心思缜密、不惧权贵而被擢拔至此。此刻,他正手持一本厚厚的册簿,有条不紊地指挥着。
nbsp“王老栓!带你家七口人,过来登记!”
nbsp一个年轻吏员高声喊道。
nbsp一个头发花白、背脊佝偻得像老虾米的老农,带着一家子战战兢兢地走上前。
nbsp陈恪放下册簿,亲自拿起一根崭新的、标着清晰刻度的丈杆。
nbsp“王老栓,按你昨日自报,西河洼那二十亩荒地,是你家祖上垦的?界石可还在?”
nbsp“在…在!大人,小的带路,带路!”
nbsp王老栓激动得声音发颤。
nbsp“好,张书办,带两人,带上丈杆、测绳,随王老栓去实地勘界!仔细核对旧册,界石拍照留档!一尺一寸都给我量清楚,登记造册!”
nbsp陈恪语速飞快,指令清晰。几个年轻吏员立刻应声,拿着工具,跟着王老栓匆匆而去。
nbsp另一边,登记人口的桌前更是挤得水泄不通。一个面黄肌瘦的妇人抱着个同样瘦小的孩子,焦急地向前张望。
nbsp负责登记的年轻吏员赵平,额头冒汗,却仍保持着耐心,提高嗓门喊道:
nbsp“别挤!排好队!姓名?原籍何处?家里几口人?有手艺没有?”
nbsp他一边问,一边在粗糙的黄麻纸上飞快记录。
nbsp“俺…俺叫刘二家的,原籍…沧州逃难来的…当家的…没了…就剩俺和这娃了…”妇人声音带着哭腔,“俺…俺会纺线,手脚
第608章 试点一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