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琼林宴上赋秋词[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60小说]https://m.60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nbsp“金风一夜摧庭树,玉露三更湿画楼。
nbsp寒蝉曳声催客老,孤雁离群带乡愁。
nbsp镜里朱颜辞旧岁,枕上功名付东流。
nbsp莫言书生无一用,空对西风泪满袖。”
nbsp一首七言律诗,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从落叶、寒蝉,写到孤雁、乡愁,最后落脚于“功名付东流”和“空对西风泪满袖”,通篇都充满了怀才不遇、时光易逝的伤感与哀怨。
nbsp不少文官听了,都暗暗点头。此诗技巧纯熟,情感也算真挚,放在寻常诗会,当属佳作。
nbsp礼部尚书李时中抚须微笑,心中却暗自摇头:辞藻虽美,格局终究小了。金榜题名时,却作此哀怨之语,于圣前未免有些失仪。
nbsp柳越听完,脸上也露出一丝赞许的微笑,对着公孙玉点了点头。这公孙玉的家族,与他关系匪浅,他自然要多加鼓励。
nbsp公孙玉见状,脸上露出一丝得色,挑衅似的又看了陈锋一眼,这才施施然坐下。
nbsp然而,秦元席上的那些武将们,却听得直皱眉头。
nbsp京营总兵魏通更是低声对身旁的同僚嘟囔道:“什么玩意儿!秋天到了,不想着磨好兵器防备胡人南下,不想着加固城墙准备过冬,就知道对着几片破叶子唉声叹气,酸不酸!”
nbsp他的声音不大不小,恰好能让周围几桌的人听见。公孙玉的脸色,顿时涨成了猪肝色。
nbsp皇帝对此却是不置可否,只是笑着说道:“嗯,此诗尚可。下一位。”
nbsp有了公孙玉开头,接下来,气氛便热烈了许多。
nbsp随即,又有一名出身河东卫氏的进士卫恒起身。河东卫氏亦是北方大族,以诗书传家。
nbsp卫恒吟了一首五律:
nbsp“天高云影淡,风静湖波平。
nbsp稻菽千重浪,仓廪万户盈。
nbsp闲来登高阁,悠然见雁行。
nbsp但得年景好,四海颂升平。”
nbsp此诗描绘的是一派秋日祥和、丰收在望的景象,格局开阔,气象平和,显得中正雍容,很符合卫氏一贯的处世之道。皇帝听了,也露出些许笑意。
nbsp紧接着,一位面容白净,神态倨傲的进士起身,此人是太原王氏的子弟,王博。
nbsp他慢条斯理地吟道:
nbsp“高梧疏影落秋塘,古卷青灯夜未央。
nbsp蝉噪已,菊香犹带晚唐霜。
nbsp三千牍记圣贤语,十二楼空翰墨章。
nbsp且就东篱一杯酒,何须论剑问封疆。”
nbsp这首诗,引经据典,对仗精巧,充满了浓浓的书卷气。将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纯粹文人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nbsp不少翰林院的老学究听了,都捻须微笑,觉得此诗深得风雅之道。
nbsp但秦元等武将,却是嗤之以鼻。那句“何须论剑问封疆”,更是让他们觉得刺耳。
nbsp陆续又有几位进士起身作诗。
nbsp有的写秋日登高,抒发壮志;有的写秋夜思乡,情真意切。虽也有几首不错的佳作,但大都未能跳出公孙玉那首诗的窠臼,不是伤春悲秋,便是顾影自怜,格局终究小了。
nbsp就在众人觉得有些乏味之时,榜眼赵景行缓缓起身。
nbsp他神色沉稳,不疾不徐地走到场中,对着皇帝一揖,开口吟诵。
nbsp“天高白云走,朔风起燕山。
nbsp原野变金铁,万物入沉眠。
nbsp农夫仓廪满,妇孺笑语喧。
nbsp关山征夫苦,枕戈待烽烟。
nbsp愿为擎天柱,一扫狼居胥。
nbsp不使秋风恶,吹入玉门关。”
nbsp赵景行的这首诗,与公孙玉的靡靡之音截然不同。
nbsp它从秋日的天高云淡起笔,写到田野丰收的喜悦,再转到边关将士的枕戈待旦,最后落脚于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整首诗意境开阔,沉稳大气,全无半点文人的酸腐之气,反而透着一股堂堂正正的阳刚之风。
nbsp“好!”
nbsp诗音刚落,武安侯秦元便忍不住大喝一声,抚掌赞道:“好一个‘愿为擎天柱,一扫狼居胥!赵景行,你有此心,不负我大乾男儿之志!”
nbsp魏通等一众武将,也是纷纷叫好。他们或许品不出诗中的平仄对仗,但那股子金戈铁马的豪气,却是听得清清楚楚,直叫人热血沸腾。
nbsp皇帝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由衷的笑容:“景行此诗,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极好!既见农桑之本,又念边关之苦,有宰辅之器度。”
nbsp这评价,不可谓不高了。
nbsp柳越的脸色,微微有些难看。他没想到,自己这边刚用公孙玉贬低了武人,赵景行就用一首诗,将文武两道完美地结合了起来,还得了皇帝和秦元的一致称赞。
nbsp赵景行不卑不亢地谢恩退下。
nbsp裴宽深吸一口气,也跟着站了起来。他依旧有些紧张,但眼神比之前坚定了许多。
喜欢。
第305章 琼林宴上赋秋词[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